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推进 ,氢能产业正加速发展 。
1月24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冰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要“围绕储能、氢能、核能、虚拟电厂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不断完善能源保供长效机制” 。
事实上 ,已有多家上市公司积极加大在氢能领域的布局 ,覆盖制、储、运、用全产业链 。绿色未来信息科技创始人张仕元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纷纷布局氢能赛道 ,有助于推动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 ,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 ,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
上市公司争相布局
目前来看 ,上市公司正加快在氢能领域的探索 ,或加快技术路线研发 ,或成立氢能相关新公司探索氢能新业务 ,涉及制氢、储氢、运氢和用氢的全产业链 。
制氢方面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公告 ,比亚迪取得了一项名为“电解槽端板、电解槽以及制氢设备”专利 。此前 ,比亚迪就申请过“储气罐安装座、储氢装置及汽车”专利授权 。此次公司申请制氢相关专利 ,将从上游制氢环节进一步切入氢能领域 ,布局和探索氢能技术路线 。
储运氢方面 ,中国天楹近期投资成立辽源天楹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2亿元 ,经营范围包含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制造等 。此外 ,雄韬股份投资新设深圳雄韬运通和信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经营范围包含站用加氢及储氢设施销售等 。永兴股份1月24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 ,公司正在开展相关储能和制氢业务的探索研究 。
用氢方面 ,广汇能源1月23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透露 ,公司10辆氢能重卡牵引车已上牌并已到氢能项目现场 ,配套挂车已到货 。
“氢能作为绿色低碳的清洁能源 ,是我国能源结构转型进程中的一条重要赛道 ,也是有效消纳我国风电、光伏等绿色电力和核电的重要储能载体 。”张仕元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相关上市公司的积极布局 ,将为氢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增量资金 ,有助于氢能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加速技术进步和创新 ,提高氢能技术的成熟度和商业化水平 。”
从商用车打入氢能赛道
市政协委员王茹建议以氢能商用车为突破口 ,充分发挥汽车产业优势和科研底蕴优势 ,以品牌为引领 ,以燃料电池研发制造和氢制储运技术不断发展、加氢站基础设施的快速完善为基础 ,丰富氢能多场景应用 ,推动氢能商用车领域的应用发展 。
中韩示范区以国电投氢能产业基地项目为龙头打造“北方氢谷”、一汽解放开发出燃料电池商用车整车产品并实现300辆氢燃料电池车交付、长春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掌握全产业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经过大量调研后 ,王茹委员分析 ,长春不仅在汽车产业、本地氢能客车制造、绿氢产业超前布局等方面具有优势 ,还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方面抓住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对于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 ,从整体上看产业发展后劲十足、未来可期 。
“必一Bsports运动在氢能发展中具备一定的优势和潜力 ,但也要直面关键问题 。”王茹委员建议 ,进一步完善氢能产业发展政策体系 ,促进氢燃料电池车推广和应用 。制定长春市氢能商用车发展战略 ,明确提出氢能商用车发展目标、行动导向和鼓励政策 。围绕加强技术成果转化、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氢能服务体系等方面 ,加快制定出台配套政策 ,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加速氢能商用车产业的发展进程 。
积极申报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 ,能够推动氢能商用车产业升级 ,引领氢燃料电池示范区建设 。王茹委员建议 ,联合内蒙古、大连、沈阳等地 ,以东北高寒地区氢燃料电池特殊使用场景为基础 ,共同研判、申报第三批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区 。创新氢能产品及燃料电池汽车应用优先政策 ,支持开展氢能融资租赁 ,提供“产品+服务”一体化发展 ,逐步建立氢、电、碳市场协同发展模式 ,探索绿色金融支持产业发展 ,优化产业发展路径 ,降低产业发展成本 。
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的前置条件 。王茹委员建议 ,加强产业配套设施建设 ,合理布局 ,完善氢能产业链 ,提高氢燃料供给保障能力 。为氢气站提供合适的用地 ,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支持 ,鼓励利用现有加油、加气站改扩建加氢设施 。鼓励和支持氢气站的建设和运营 ,例如提供税收优惠、补贴等措施 ,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氢能产业发展 。
制储环节机会多
“近几年 ,氢能领域发展极快 。从数量上来看 ,2014年全国氢能创业企业不超过100家 ,如今已经增长至几千家、甚至上万家 ,实现了量级层面的改变 。对于投资机构来说 ,当前氢能领域依然存在大量机遇 。”刘晋泽认为 ,虽然氢能产业正处于无限扩张的状态 ,但在氢能的制、储、运、加、用这5个环节中 ,各个环节投资价值不同 。其中 ,氢的制取、储运是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者各占产业价值链的1/3 ,这两个环节尤其值得关注 。
“制氢环节的经济性实现了很大提升 。现在制氢的主流技术是电解水制氢 ,由于电价越来越便宜 ,电解水制氢的主要成本构成发生了量级层面的下降 ,制氢成本自然大幅下降 ,绿氢也就具有了经济上的竞争力 。有数据显示 ,2004年光伏发电的价格为1——2元/千瓦时 ,如今已经有部分地区的电价低至0.1元/千瓦时左右 。”刘晋泽说 。
同时 ,储运市场也存在大量投资机会 。目前储运端技术种类非常多 ,包括气态、液态、固态储运等 。刘晋泽认为 ,未来我国氢气应用可能会像天然气应用一样普及 ,但当属于氢能的时代真正来临时 ,大型能源企业必定早已进军市场 ,投资机构届时已很难分得一杯羹 ,因此现在投资装备企业是不错的选择 。